在ISO11140-1與GB18282.1明確寫明,同時在我們前面很多次的推送中也都提到過:一般來說,化學指示物的監(jiān)測范圍、精度都遠勝生物指示物。也就是說在同等環(huán)境、位置下如果化學指示物顯示通過的話,生物指示物不可能還存活,應該早就達到*滅殺(或者說足夠的SAL)。但我們也聽過部分老師們的真實經歷,在她們的工作中的確發(fā)生過五類卡顯示成功而生物培養(yǎng)呈陽性的事件,讓人很困惑。到底化學指示物(尤其是五類)能否代替生物指示物的結果?
我們首先給出兩個正確結論:
1.相同位置下,當化學指示物(尤其是五類)顯示通過時,生物指示物(芽孢)不可能仍為陽性。
2.如果發(fā)生了與第一點相反的結果,一定意味著上述某些條件未達到。
結論的第一點是如何確認的呢?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點結論中標紅的條件:相同位置。
化學與生物究竟有沒有被放置在相同位置?事實上這一點在絕大多數的使用環(huán)境下都并沒有做到。在實際操作中分兩種情況。
1.化學指示物放置于器械包內,生物指示物放置于一個紙包PCD內
很顯然的,在這種情況下兩者*不在同一環(huán)境。當放置于器械包內時,蒸汽只要穿透包裝就可以接觸到化學指示物的位置,進而產生合適的滅菌環(huán)境是較為簡單的。而生物指示物被放置于一個PCD內部,無論這個PCD是紙包型還是管腔型,蒸汽想要*穿透這個PCD的難度都一定高于器械包的薄薄一層包裝。
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出現“化學成功&生物陽性"的結果是很正常的。因此這個結果并不代表生物指示物難度高于化學指示物。
2.綜合挑戰(zhàn)包
我們拿常見的一個紙包型PCD,即“綜合挑戰(zhàn)包"為例。綜合挑戰(zhàn)包是一個層層紙板堆疊起的小包裹,在紙板的中心挖了一個較大的孔洞,放置一個化學指示物(常規(guī)為爬行式)與一個生物指示物菌管。在文章開頭的問題中,老師看到的現象其實就是從這里而來:在這個孔洞內,生物與化學指示物不就是被放置在了同等位置嗎?
不是。盡管并排放置,它們仍不在同一環(huán)境下。
為什么呢?我們在之前的推送中也聊到了一個生物菌管(自含式生物指示物)的構造。日常使用的生物菌管中實際上絕大部分構造都是輔助部件,真正的生物指示物——也就是芽孢——是被放置于菌管內部最下方的小小一片菌片。這個菌片上被接種了幾十萬或上百萬的芽孢。菌管中的小小菌片才是生物指示物。
再次熟悉菌管構造后我們就可以了解一個簡單事實:其實每個菌管都相當于一個微型盲端管腔生物PCD。菌片放置于這個小小的盲端管腔的末端,蒸汽需要從入口處一直穿透到最深處才能接觸到芽孢菌片,形成滅菌環(huán)境進而將其滅菌。
所以當化學指示物與一個菌管并排放置時,菌管內的芽孢菌片處于一個更難以被蒸汽接觸到的位置。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可能出現如綜合挑戰(zhàn)包內化學通過但生物培養(yǎng)陽性的結果。核心原因在于菌片位置更難被接觸。
思考:
從這里我們可以進一步做個思維實驗,怎么才能在這種情況下讓它們真正處于同一環(huán)境呢?很簡單,要不就是把菌片從菌管中拿出來,要不就是把化學卡片放進去。菌片沒法拿出來,因為一旦在滅菌后打開菌片就會接觸到空氣而被污染?;瘜W卡片也很難放得進去。而無論如何,只有當兩者處于對蒸汽穿透而言的同一環(huán)境時,兩者的結果才有互相對比、提前放行的可能。
上一篇 : BT93/6不銹鋼孢子條如何使用?
下一篇 : 環(huán)氧乙烷生物指示劑使用要求介紹